首先要找出設備的色域特質。而描述色域常用的方法。
就是CIE lab色彩空間。CIE lab是國際照明協會。
根據人眼視覺特性。
把光線波長轉換為亮度和色相的一套描述色彩數據。
其中l描述色彩的亮度。
a描述色彩偏紅偏綠的程度。
b描述色彩偏黃偏藍的程度。
在CIE lab色彩空間內。
每一個人眼可見的顏色。
都有一個屬于該顏色的位置。
通過比較兩個顏色位置的遠近。
我們便可以判定兩個顏色的近似程度。由于這套數據的基礎是可見光線光譜。
因而能夠涵蓋由屏幕和印刷所產生的色彩。
亦可用來代表人眼的色域。
在一個不穩定的生產流程中。
色彩管理系統甚至有把偏差擴大的可能。因此。
色彩管理系統較適合同時具備設計、分色、打樣和印刷的廠戶。
因為在同一間廠內。
生產流程中的各項變數。
較易受到控制。
色彩除了是設計的要素。
亦常常是生產的收貨標準。
即使客戶勉強收下一份色彩不滿意的印品。
下次可能就不再光顧。不少公司就是因為色彩方面的問題。
而失去重要客戶??梢姟?br/> 掌握色彩呈現的規律。
控制色彩品質。
是生產制作必須精通的技術。單單擁有先進的器材而沒有良好的技術配合。
后仍是會在劇烈競爭下遭淘汰。
色彩管理兩面性
色彩管理。
其實只是指色彩空間(如掃描儀、計算機熒幕、打印機等)轉移的管理;但印刷人一向均在努力實踐的色彩一致性、可重復性。
或穩定性的管理。
并未包括在現時流行的色彩管理內。要留意兩者是不同的。
若在實際的生產流程中只著重于任何一面。
對品質的控制及穩定性均難于掌握。
必須兩者并重
現時所說的cms其實只是能做到色彩出現在不同的媒體(空間)上時。
達到視覺上比較接近、一致的效果。
但卻不能管理到色彩在同一空間上出現時。
保持穩定的再現性。即一張圖片由掃描到真正打印出來后。